学院要闻
太阳成集团tyc151cc原创作品《担当》学生专场演出圆满完成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8日 19:20 发布者: 段文
歌声诉担当,乐韵映初心。10月17日,太阳成集团tyc151cc精心打造的原创作品西征组歌《担当》学生专场演出在学校音乐厅圆满完成。整场演出以“担当”为核心命题,由学院学生全程参与组织、排练、演绎,用音乐叙事传递青年使命,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盛宴。
西征组歌《担当》以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支军队一路西征的事迹为创作背景,通过艺术化的呈现,重现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,更展现了新时代新疆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,让西征先辈们勇担重任、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愈发鲜明立体。
《解放区的歌声》
追光缓缓聚焦舞台中央,两位师生相对而立,几句对话将“保家卫国”的热血主题悄然铺垫。对话落音的瞬间,全场灯光骤然亮起,由同学们扮演的村民们从两侧涌上台,热闹景象瞬间铺展,处处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息,尽显百姓支援前线的大无畏精神。伴随着合唱队的演唱,报名参军的场面也渐渐烘托出来。


《敬礼!俺的娘》
当年参军热潮席卷齐鲁,青年们或推迟婚期、或告别妻儿,连独生子也争相报名。宁津县东关村刘双全的母亲是近万名山东子弟兵母亲们的缩影,连夜为儿缝补行囊,千叮万嘱藏进针脚。队伍启程时,儿子转身挺直腰板敬礼,一声“敬礼!俺的娘!”刚出口,不禁让人流下眼泪,那声呼唤里满是赤子情与家国担当。


《打擂台》
军人的荣光,在他们心中重逾生命、贵过热血!为守护这份荣光,渤海军区教导旅在阳信县、庆云县的田野与空地间,日夜打磨杀敌本领。他们热火朝天地开展大练兵、大比武,更以打擂台模拟战场复杂险情——这最能锤炼实战能力的方式,让全旅练兵热情高涨。此刻,身着军装的战士们再次踏上擂台,眼神锐利如锋,每一个摆臂、格挡的动作里,都藏着决胜疆场的决心。


《跟着旗帜走春秋》
渤海军区教导旅自庆云启程,踏上西进征途。他们跨越千里祁连、穿越万里戈壁,一路披荆斩棘,哪怕血染沙场也不曾退缩。这趟归期难料的征程里,党是指引方向的光,战士们心向旗帜、步履坚定,伴着春秋更迭,把忠诚刻进每一步征途。

《战士的冲锋号》
运安战役是渤海军区教导旅的首战,山东新兵们全无惧色。冲锋号一响,众人精神抖擞、争先冲锋。夜间追击安邑逃敌时,漆黑无月,伸手不见五指,战士们喊着号子与敌军激烈绞杀,难分敌我。纵使拼杀至疲惫,可冲锋号再响,他们依旧舍生忘死,向着战场奋勇冲去。


《我们只拥有这一刻》
战场从不缺真情,硝烟中藏着亲情、友情,更有炽热的爱情。战士们顶着密集枪声冲锋,全然忘我;战争残酷无情,将士却英勇无畏。战地爱情坚定又无常,坚定的是彼此的牵挂,无常的是随时可能逝去的生命。战斗前夕,一名护士与士兵仓促成婚,望着远方硝烟,她轻声唱:“我们只拥有这一刻。”


《一路西征》
铁军浩荡西进,万里征途满是硝烟与风沙。七十载时光荏苒,当年从山东出发的数千子弟兵,如今已所剩无几;曾经浴血疆场、风华正茂的铁血将士,皆成了白发苍苍、年过八旬的老者。他们舍下小家奔赴家国,以热血与行动,将大义大爱、无私奉献、听党指挥、永葆信念的教导旅精神刻入骨髓。1949年10月5日,已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2军第6师的原渤海军区教导旅指战员,在甘肃酒泉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;仅隔数日,10月12日,他们便遵照党中央与毛主席的命令,在王震将军率领下,再度踏上向新疆进军的西征之路。

=
《屯垦戍边》
西征的足迹未停,将士们抵达边疆,开启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。恍惚间,似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先辈们坚定的脚步声,一步步踏过荒芜,一寸寸丈量出未来的模样。在茫茫戈壁滩上,驻疆部队一手握枪护疆土,一手持镐拓荒原,垦荒种地、开渠引水,让不毛之地渐现生机,更在此兴业安家。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,这句兵团人口口相传的话,藏着三代人的艰辛、血汗与酸甜。他们从远方携着对祖国的忠诚而来,把希望埋进边疆土壤,就此深深扎根。


《天堂》
“天当被,地当床”,战士们怀着垦荒决心,在戈壁上发扬南泥湾精神。他们因地制宜,抡起铁锹在地上挖坑,再用枯草混着泥巴糊成顶,搭起半埋地下的“地窝子”,总算解决了住宿难题。这窝棚低矮简陋,却成了战士们的“避风港”。他们还笑着给地窝子取名“天堂”,话语里满是战胜困境的喜悦,更藏着革命者不怕苦、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——再艰苦的环境,也挡不住他们扎根边疆的热忱。


《啊,胡杨,啊雪莲》
时光荏苒,从鲁西北走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儿女,如胡杨守护新疆,似雪莲绽于天山。家乡、日月、祖国都深深记得他们。几十年来,这支部队以热血与生命,铸就“大义大爱、无私奉献、听党指挥、永葆信念”的教导旅精神,永不褪色。


西征组歌《担当》,是太阳成集团tyc151cc举全院之力打造的首部原创作品。创作以“挖掘德州红色元素、传承教导旅精神、打造德院标杆作品”为核心,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西征的热血事迹,与当代大学生奔赴西部计划的青春选择相联结,以专业艺术形式讲本土红色故事、传德院育人初心。整场演出以精巧的设计串联起跌宕起伏的情节,随着场景的交替变换,深情的歌声与激昂的诵读交织回荡,生动刻画了烽火连天的英雄岁月,让师生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与时代责任,既实现本土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,也成为学院以文化人、以乐铸魂,用“第二课堂”培育新人的生动实践。